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是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机器人工程是学校“勤信实验班”招生专业。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机电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智能机械装备设计、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五个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和引领学科,学科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2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19年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科面向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智能电动车辆等国家急需学科专业领域,逐步形成“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及装备深度融合”的学科及人才培养特色,在设备智能运维、智能制造与装备、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2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75人。机械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同时学科拥有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北京市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省级以上创新团队共10支;有双聘院士、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长城学者、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及荣誉称号教师20余人。学院党总支曾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2011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联合)、高端装备智能感知与控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实验室、多轴复合机床与功能部件机械行业重点实验室等学科科研基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实验条件。

  学院面向新型工业化发展与制造强国战略,重点聚焦高端装备智能运维技术,服务高端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高精尖产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丰硕成果。近些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精品视频课1门,市级精品教材5部、国家规划教材12部。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质量发展专项、国防173基础加强基金、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省部级60余项,获省部级及全国行业科技奖励 27 项,包括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6 项、中国机械工业奖 3 项、仪器仪表学会奖 2 项。曾于2007年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奥克兰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设有“外培计划项目”、“2+2”、“3+1”等方式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

  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成果突出,影响广泛。近五年,学生荣获北京市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励200余项,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互联网+”双创大赛北京市一等奖、“挑战杯”创业大赛北京市金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及突出成绩,受到社会和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直播、采访和深度报道。

  学院各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现代工程技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强,踏实肯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